網頁

2016年6月13日 星期一

疾病的原因與本質

想要獲得健康,遠離疾病,就需要對於造成疾病的原因有所認識。排除這些致病因素,自然就能健康。

要了解疾病,可以從幾個面向來探討,試著分析可能造成疾病的原因。
我初步就飲食、作息活動、業力、心理狀態(包括情緒)來進行探討。

飲食。無論是人類還是動植物,凡是有形體的生物,都必須要依靠食物來獲取能量。我們吃下食物,經過消化吸收,物質轉化為能量,為人體所運用。飲食的目的是要供給身體運行所需以維持生命。所以我們的飲食是有條件的,並不是有吃就好、吃飽就好。食物必須是安全的、乾淨的、有營養的,吃了能讓人維持健康的。

健康飲食的條件,簡單來說就是純淨營養的食物。我們吃的食物最好是單純乾淨安全的,並且能供給人體必需的營養素。單純就是不要太複雜。太多調味或是加工,都會耗損食物的營養素及能量。太複雜的食物,人體也可能不易吸收。就失去了食物最重要的功能。

我們飲食的目的是要供給身體細胞所需要的營養素。所以營養是食物最重要的條件之一。人類一天食量有限,若是吃了大量但不具營養的食物,沒有辦法提供身體細胞充足的養分,身體便無法維持正常機能,而且會造成身體的負擔。營養不足便容易老化,造成不舒適,長期下來就會產生許多症狀導致疾病。每日食用純淨營養的食物是維持健康的重要基礎。

作息活動。有所謂正常規律的作息,是類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,配合自然規律的作息。什麼時間起床,什麼時間睡覺,什麼時間飲食,都有最恰當的時機。比如說,我們都聽說過的,晚上11點以前一定要睡覺,走膽經的時間,要保護陽氣,最好睡覺。到了丑時,是肝藏造血的時間,最好能夠熟睡養肝。早上五點到七點卯時,是大腸經巡行的時間。空腹喝水(個人建議喝溫鹽水),可以潤腸幫助排便。七點到九點是胃經的時間,要吃早餐。諸如此類的十二時辰養生法,若能夠知曉並遵行,對於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。

除了一般作息之外,人類還必須要有適度的活動和勞動,任何的活動都應當適度。久站、久坐、長期性的以同一個姿勢活動,都不是適度。適度的安逸,對健康是有益處的。但是過度安逸則有害健康。所以,所有的作息活動都應適度、平衡。

為什麼需要規律的作息和適度的活動呢?人和自然宇宙是一體的,人體也是個小宇宙。當人類配合自然作息時,便能從大宇宙大自然中獲得能量。打坐、氣功、易筋經等等,都能幫助人體和宇宙連結,達到養生的效果。適度的活動可以避免人體的結構以及能量系統阻塞。人體一旦有淤塞、阻塞的狀況。便容易有病痛,產生疾病。

業力。什麼是業?業是中性的名詞。所謂的業,可以分為善業和惡業。業其時就是行為的結果。當你做了一件事招致善的結果,我們便稱為善業。反之,一個行為招致了惡的結果,便稱為惡業。也就是做好事有好報,做壞事就有惡報的概念。但是業力的牽扯,往往是很複雜的。因為業報並非都是現世報,倘若我們的任何行為,都是現世報,那自然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。但是,我們擁有很多的前世因緣,不是一般人能明瞭的。比如說,殺生的業報,依據殺業的大小、輕重和原因,將會獲得不同的報應。殺生所造成的報應,可能是短命、疾病、被殺⋯⋯等等。而殺業報應的時間,也可能依據個人福報的不同,在不同的時間點上顯現出來。

大家應該有聽說過,許多重大疾病是冤親債主來討債的說法。我想,所謂的冤親債主討債,也可以說是造成疾病的原因之一。那麼,要獲得健康,就必須要清除業力。

這裡要另外提出一個稱之為「細胞記憶」的型態,我將細胞記憶也歸類到業的範圍,因為細胞記憶也是因為某種行為或事件導致的結果,而且需要進行清理。但是他並不是善有善報和惡有惡報的概念。細胞記憶可能是胎兒時期的,年幼時期的,甚至是器官移植造成的,當然也有很多是來自於累世的經驗。我們的靈魂記錄了曾經受到傷害的痛苦和型態,當這輩子的時間到了,或是遇到類似的情境狀態時,細胞記憶就自然地顯現出來。我們可能會出現,找不到原因的病痛苦楚或是情緒上的問題。也有可能是這輩子碰巧有什麼因緣引發了疾病,但卻遭遇遍尋醫療卻無法痊癒的狀況。這時若能確定是細胞記憶造成的問題,就必須進行細胞記憶的清理。造成細胞記憶的原因,也可說是曾經遭受業力反饋的人,並未在承受業力時完成當時的課題或無法走出業報的傷痛,而產生的細胞記憶型態的業果。

還有另一種業力疾病的顯現,是比較特別的。有些人因為自身的疾病,對這世界造成重大的貢獻和影響。這類疾病通常是一種示現。在生命藍圖中規劃好的,是為了幫助人類而做的設定。我個人認為,巴哈醫生就是最好的例子。巴哈醫生在三十一歲時發現罹患癌症,並被宣告只剩下三個月的壽命。他隨即進入山林田野中尋求可以真正療癒身心靈的解藥。在歷經多年的尋找與研究,忍受身心靈遭受痛楚侵襲之後,終於完成了一套療癒疾病的新系統。

心理狀態及情緒,是巴哈醫師所說的疾病的本質。人為什麼會產生情緒?什麼狀況會產生什麼情緒?不同個性的人,雖然遇到一樣的事情,卻產生不同的情緒。一個人被欺凌時,可能會產生憤怒,有的人會產生恐懼,有的人會產生報復的心理,有的人會自憐自艾。

暴力的背後,可能是恐懼。強勢蠻橫的背後,也可能是恐懼。絕望的背後也有可能是恐懼。心理狀態及情緒有時是很複雜的問題。並不是你罵我,我生氣,你打我,我就打你這麼簡單的事,每個人都不一樣。

巴哈醫師表示,疾病的根源不在於物質,是在生理層面之外的。必須採取心理與精神層面的治療,才能真正的根除病源。疾病帶著善意而來,病痛是一種指標,告訴我們人生中有哪一段課程沒有學好沒有完成,直到我們有所領悟,進行修正,才能真正地消除病痛。

身體出現疾病時,代表自我與真我之間不協調的結果,疾病是病因所衍生出來的症狀。相同的原因在不同人的身上,會產生不同的疾病症狀。就像上述情緒反應一樣。一樣的事件對於不同的人會造成不同的情緒反應。疾病背後真正的原因,並不是病痛的症狀本身,不是肉體上的。而是病患本身的心理狀態所造成的(巴哈醫師將人類的心理狀態分為七大類別)。因此只要能去除導致我們生病的原因,症狀自然就會消除。簡單的說,頭痛時要找出造成頭痛的原因,不是止痛給藥而已。長瘤也要找出長瘤的原因,如果只是割掉,而不找出原因,不改變作息、飲食和心態情緒,腫瘤還是會再長出來。任何的症狀或疾病都有它的成因,如果只專注在症狀的解除,疾病並不會痊癒。

我們可能因為受到家庭教育和社會價值觀的影響,而背離我們的靈性。有的人為了家庭,放棄自己的夢想和理念,成為賺錢的工具。有的人為了符合父母的期待,選擇了完全沒有興趣的工作。有的人從小被人支配慣了,習慣配合他人,忘了自己的興趣和需求。有的人不滿現實生活,卻不敢表達無力改變⋯⋯。當我們的意識違背了真我,做了違背心意、違背靈性的事時,便會產生焦慮、恐懼、憤怒、埋怨等種種的情緒。一個人若長期處於不平衡的心態和情緒之中,疾病便於焉形成。

人生的目標是要遵循真我(靈性、高我)的指示找出自我的缺點,培養相對應的美德,如此才能徹底移除人格衝突的根源(造成疾病的真正原因),獲得健康。

身體和心理相互影響
心理狀態是造成疾病的主要因素,也就是說,心理和身體是緊密連結的。反過來說,身體當然也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和心理狀態。舉例來說,有人久病厭世,或是因為病痛變得暴躁易怒,這些都是比較容易理解的。再來,還有一些比較細微的狀況。比如說人體如果缺乏能量,可能會變得比較懶,提不起勁做事。(這是因為身體能量不足時,身體為了維持生命而保留僅存的能量,自然不願意活動再耗損能量。)長期性缺乏某些營養素,也可能會讓人有不同的情緒徵狀產生。比如說長期缺乏鈣質的人比較容易神經質。缺乏B群會讓人容易暴躁失控。現代醫學也有研究指出,長期缺乏營養會造成憂鬱的情緒也有可能造成失智。因此,健康的身體,可以說是擁有健康心靈的基礎。

了解造成疾病的原因,可以讓我們遠離疾病。當疾病產生時,若能好好地檢視自己的心理和情緒狀態,清除業力,攝取維持健康基礎的食物和營養素、規律的作息、進行適度的養生活動,為自己做修正、清理和療癒。根除了致病的因素,便能啟動自癒能力,重獲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