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

生病的巧合

這篇文章寫大光明剛上學時的狀況,由於當時太忙了沒空書寫,所以隔了好一陣子才能發佈。

以前就聽說過,上幼稚園小孩很容易生病。第一次送大光明上學,整個精神都專注在處理他的分離焦慮上。真是忘了生病這件事。

大光明上學三天,剛好是星期五的晚上,他的爸比,習慣在晚上工作閑暇之餘,拿出冰冰涼涼的水果出來吃。我雖總是提醒他不要吃冰涼的水果,但他都說有什麼關係,然後便高興的吃下一堆。大光明看見爸爸吃水果自然也受不了誘惑。跟著吃了起來。隔天,就流鼻水了。
現代人吃冰品其實是很平常的事,吃水果據說也是有益健康,要禁止小孩吃其實真是一件困難的事情。

食物本身具有寒、涼、溫、熱等屬性。一般我們常見的水果大多是偏於寒涼的。再加上現在的水果大量種植再經過銷售管道販賣,為了避免蔬果腐敗,水果經常都在未成熟的時候進行採收,要吃到新鮮在欉紅的水果,除非是果園現採或自家栽種吧!
為了怕水果敗壞,買回家後還要存放在冰箱裡面。冰涼的食物對小孩稚嫩的胃腸來說,真是負擔太大了。

大光明流鼻水了,晚上睡覺鼻水倒流咳嗽不能睡覺,兩天週末假期就這樣過了。因為晚上睡不好,半夜總是咳到吐了,一整夜沒睡好因此想讓他睡飽一點好恢復體力,於是星期一便幫他請假讓他休息一天。打電話向老師請假時,才從老師那裡得知,班上很多人都生病請假了,好幾個小朋友還發燒了。聽到這樣的訊息,我有點傻了。大光明究竟是單純的吃冰水果流鼻水,還是得了流感呢?星期二帶他上學,果然聽到小朋友們此起彼落的咳嗽聲,有些明顯是肺中有痰的聲音。小朋友們大都是豪邁的毫不遮掩地就咳起嗽了,真是嚇死媽媽我了。

大光明雖然去上學了,但是其實感冒還沒有完全痊癒,白天雖然不太咳嗽,但是經常在晚上睡覺時咳到不能克制,吐了好幾次。幾次半夜起來換床單被單的,真是折騰。在他生病的期間,他爸比剛好出差一週,我一個人帶他,自己也很疲勞。有一天我們在吃飯,在食物還沒吞下去的時候,我大聲喊了他,結果,食物殘渣竟然噴到了鼻咽處,我怎麼清洗還是做類似擤鼻涕的動作,都弄不掉。然後,我的鼻咽就發炎了。開始有黃色的痰從鼻咽處產生。然後我就需要一直咳出黃色的痰。我心想,這也共振的太好了吧,在外人看來,就是兒子流感傳染給媽媽,兩個人都感冒了不是。因為這次的鼻咽發炎事件,讓我想起國中時也有一次類似的情形。我吃麵線加了辣椒醬,結果辣椒醬裡的辣椒皮竟然粘在我的喉嚨上,也是怎麼喝水吃飯都弄不掉它,沒多久我就喉嚨發炎了,一個多禮拜才好,症狀就像感冒一樣。

就在大光明感冒快好之時,他們班上竟然開始有腸胃型感冒的病例。首位發病的同學,就坐在大光明旁邊。好巧不巧,他中午時把自己不想吃的豆芽菜倒進大光明的碗裡,當晚,大光明半夜就起來吐了十幾次。大光明本來感冒快好了,就是有點痰咳不出來的感覺。而他吐的時候幾乎也是吐些痰液,所以吐出來了反而是好事。但是,白天了,他肚子餓想吃東西,吃什麼就吐什麼可就不對勁了。後來果然也拉肚子了,所以確定是腸胃型感冒,就帶他去醫院拿點藥再加上食物限制,請假讓他在家裡休息。這次的腸胃型感冒,病程中有一段時間會覺得全身無力。大光明那天在地上躺了一天,我後來被傳染了,也躺了一天。只是我的症狀不那麼明顯,就是食慾不振,想吐和輕微水便。我發病時因為遇上假日,醫院大都沒有開門,結果是以一包感冒成藥和征露丸加上飲食限制及休息(當然還有我的營養食品),就捱過去了。大光明的爸最後發病,也只是吃征露丸加上休息就康復了。

大光明本來就是敏感的小孩,在他還是小北鼻的時期,只要前一天去過人多的地方,隔天一定都有症狀,不是感冒發燒就是起疹子。若排除這些狀況,我幾乎都能掌握他生病的原因和狀況。上學後,果然複雜許多。總之就是要密切觀察,小心防範。不過呢,我有聽到一個理論,個人是滿認同的。小孩生病時,不要馬上就給藥,要稍微觀察個一天,鍛鍊一下他的免疫能力。」當然這裡指的是感冒之類的小狀況,如果有異常還是要儘速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)
生病時,我通常也都是先觀察看看,觀察小孩的食慾和活動力的狀況。在觀察時期,我也會特別留意保暖、飲食營養、及作息的調整,以幫助小孩恢復健康。通常。當小孩食慾減低的時候,我的處理機制就啟動了。小孩活動力正常,如果食慾不好,營養和熱量不夠,下一步就容易生病。用心觀察小孩和平常有什麼不同,是很重要的。我這個當媽的雷達隨時都是張開的,直覺要處理非常多的訊息,真是一刻不得清閒。

2016年6月13日 星期一

疾病的原因與本質

想要獲得健康,遠離疾病,就需要對於造成疾病的原因有所認識。排除這些致病因素,自然就能健康。

要了解疾病,可以從幾個面向來探討,試著分析可能造成疾病的原因。
我初步就飲食、作息活動、業力、心理狀態(包括情緒)來進行探討。

飲食。無論是人類還是動植物,凡是有形體的生物,都必須要依靠食物來獲取能量。我們吃下食物,經過消化吸收,物質轉化為能量,為人體所運用。飲食的目的是要供給身體運行所需以維持生命。所以我們的飲食是有條件的,並不是有吃就好、吃飽就好。食物必須是安全的、乾淨的、有營養的,吃了能讓人維持健康的。

健康飲食的條件,簡單來說就是純淨營養的食物。我們吃的食物最好是單純乾淨安全的,並且能供給人體必需的營養素。單純就是不要太複雜。太多調味或是加工,都會耗損食物的營養素及能量。太複雜的食物,人體也可能不易吸收。就失去了食物最重要的功能。

我們飲食的目的是要供給身體細胞所需要的營養素。所以營養是食物最重要的條件之一。人類一天食量有限,若是吃了大量但不具營養的食物,沒有辦法提供身體細胞充足的養分,身體便無法維持正常機能,而且會造成身體的負擔。營養不足便容易老化,造成不舒適,長期下來就會產生許多症狀導致疾病。每日食用純淨營養的食物是維持健康的重要基礎。

作息活動。有所謂正常規律的作息,是類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,配合自然規律的作息。什麼時間起床,什麼時間睡覺,什麼時間飲食,都有最恰當的時機。比如說,我們都聽說過的,晚上11點以前一定要睡覺,走膽經的時間,要保護陽氣,最好睡覺。到了丑時,是肝藏造血的時間,最好能夠熟睡養肝。早上五點到七點卯時,是大腸經巡行的時間。空腹喝水(個人建議喝溫鹽水),可以潤腸幫助排便。七點到九點是胃經的時間,要吃早餐。諸如此類的十二時辰養生法,若能夠知曉並遵行,對於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。

除了一般作息之外,人類還必須要有適度的活動和勞動,任何的活動都應當適度。久站、久坐、長期性的以同一個姿勢活動,都不是適度。適度的安逸,對健康是有益處的。但是過度安逸則有害健康。所以,所有的作息活動都應適度、平衡。

為什麼需要規律的作息和適度的活動呢?人和自然宇宙是一體的,人體也是個小宇宙。當人類配合自然作息時,便能從大宇宙大自然中獲得能量。打坐、氣功、易筋經等等,都能幫助人體和宇宙連結,達到養生的效果。適度的活動可以避免人體的結構以及能量系統阻塞。人體一旦有淤塞、阻塞的狀況。便容易有病痛,產生疾病。

業力。什麼是業?業是中性的名詞。所謂的業,可以分為善業和惡業。業其時就是行為的結果。當你做了一件事招致善的結果,我們便稱為善業。反之,一個行為招致了惡的結果,便稱為惡業。也就是做好事有好報,做壞事就有惡報的概念。但是業力的牽扯,往往是很複雜的。因為業報並非都是現世報,倘若我們的任何行為,都是現世報,那自然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。但是,我們擁有很多的前世因緣,不是一般人能明瞭的。比如說,殺生的業報,依據殺業的大小、輕重和原因,將會獲得不同的報應。殺生所造成的報應,可能是短命、疾病、被殺⋯⋯等等。而殺業報應的時間,也可能依據個人福報的不同,在不同的時間點上顯現出來。

大家應該有聽說過,許多重大疾病是冤親債主來討債的說法。我想,所謂的冤親債主討債,也可以說是造成疾病的原因之一。那麼,要獲得健康,就必須要清除業力。

這裡要另外提出一個稱之為「細胞記憶」的型態,我將細胞記憶也歸類到業的範圍,因為細胞記憶也是因為某種行為或事件導致的結果,而且需要進行清理。但是他並不是善有善報和惡有惡報的概念。細胞記憶可能是胎兒時期的,年幼時期的,甚至是器官移植造成的,當然也有很多是來自於累世的經驗。我們的靈魂記錄了曾經受到傷害的痛苦和型態,當這輩子的時間到了,或是遇到類似的情境狀態時,細胞記憶就自然地顯現出來。我們可能會出現,找不到原因的病痛苦楚或是情緒上的問題。也有可能是這輩子碰巧有什麼因緣引發了疾病,但卻遭遇遍尋醫療卻無法痊癒的狀況。這時若能確定是細胞記憶造成的問題,就必須進行細胞記憶的清理。造成細胞記憶的原因,也可說是曾經遭受業力反饋的人,並未在承受業力時完成當時的課題或無法走出業報的傷痛,而產生的細胞記憶型態的業果。

還有另一種業力疾病的顯現,是比較特別的。有些人因為自身的疾病,對這世界造成重大的貢獻和影響。這類疾病通常是一種示現。在生命藍圖中規劃好的,是為了幫助人類而做的設定。我個人認為,巴哈醫生就是最好的例子。巴哈醫生在三十一歲時發現罹患癌症,並被宣告只剩下三個月的壽命。他隨即進入山林田野中尋求可以真正療癒身心靈的解藥。在歷經多年的尋找與研究,忍受身心靈遭受痛楚侵襲之後,終於完成了一套療癒疾病的新系統。

心理狀態及情緒,是巴哈醫師所說的疾病的本質。人為什麼會產生情緒?什麼狀況會產生什麼情緒?不同個性的人,雖然遇到一樣的事情,卻產生不同的情緒。一個人被欺凌時,可能會產生憤怒,有的人會產生恐懼,有的人會產生報復的心理,有的人會自憐自艾。

暴力的背後,可能是恐懼。強勢蠻橫的背後,也可能是恐懼。絕望的背後也有可能是恐懼。心理狀態及情緒有時是很複雜的問題。並不是你罵我,我生氣,你打我,我就打你這麼簡單的事,每個人都不一樣。

巴哈醫師表示,疾病的根源不在於物質,是在生理層面之外的。必須採取心理與精神層面的治療,才能真正的根除病源。疾病帶著善意而來,病痛是一種指標,告訴我們人生中有哪一段課程沒有學好沒有完成,直到我們有所領悟,進行修正,才能真正地消除病痛。

身體出現疾病時,代表自我與真我之間不協調的結果,疾病是病因所衍生出來的症狀。相同的原因在不同人的身上,會產生不同的疾病症狀。就像上述情緒反應一樣。一樣的事件對於不同的人會造成不同的情緒反應。疾病背後真正的原因,並不是病痛的症狀本身,不是肉體上的。而是病患本身的心理狀態所造成的(巴哈醫師將人類的心理狀態分為七大類別)。因此只要能去除導致我們生病的原因,症狀自然就會消除。簡單的說,頭痛時要找出造成頭痛的原因,不是止痛給藥而已。長瘤也要找出長瘤的原因,如果只是割掉,而不找出原因,不改變作息、飲食和心態情緒,腫瘤還是會再長出來。任何的症狀或疾病都有它的成因,如果只專注在症狀的解除,疾病並不會痊癒。

我們可能因為受到家庭教育和社會價值觀的影響,而背離我們的靈性。有的人為了家庭,放棄自己的夢想和理念,成為賺錢的工具。有的人為了符合父母的期待,選擇了完全沒有興趣的工作。有的人從小被人支配慣了,習慣配合他人,忘了自己的興趣和需求。有的人不滿現實生活,卻不敢表達無力改變⋯⋯。當我們的意識違背了真我,做了違背心意、違背靈性的事時,便會產生焦慮、恐懼、憤怒、埋怨等種種的情緒。一個人若長期處於不平衡的心態和情緒之中,疾病便於焉形成。

人生的目標是要遵循真我(靈性、高我)的指示找出自我的缺點,培養相對應的美德,如此才能徹底移除人格衝突的根源(造成疾病的真正原因),獲得健康。

身體和心理相互影響
心理狀態是造成疾病的主要因素,也就是說,心理和身體是緊密連結的。反過來說,身體當然也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和心理狀態。舉例來說,有人久病厭世,或是因為病痛變得暴躁易怒,這些都是比較容易理解的。再來,還有一些比較細微的狀況。比如說人體如果缺乏能量,可能會變得比較懶,提不起勁做事。(這是因為身體能量不足時,身體為了維持生命而保留僅存的能量,自然不願意活動再耗損能量。)長期性缺乏某些營養素,也可能會讓人有不同的情緒徵狀產生。比如說長期缺乏鈣質的人比較容易神經質。缺乏B群會讓人容易暴躁失控。現代醫學也有研究指出,長期缺乏營養會造成憂鬱的情緒也有可能造成失智。因此,健康的身體,可以說是擁有健康心靈的基礎。

了解造成疾病的原因,可以讓我們遠離疾病。當疾病產生時,若能好好地檢視自己的心理和情緒狀態,清除業力,攝取維持健康基礎的食物和營養素、規律的作息、進行適度的養生活動,為自己做修正、清理和療癒。根除了致病的因素,便能啟動自癒能力,重獲健康。

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

那一段全家都喝櫻桃李的日子


我在三十二歲時結婚,婚後八年才生小孩,生小孩時已經四十歲了。生小孩對於女人來說,真的是很耗損精力的大事。記得懷孕前,我記性很好,很多事,不用特別記,記憶就像是現實生活中的物品一樣,隨時存在。到了懷孕後期,就已經不是這樣了。經常忘東忘西,連講話的邏輯都變得有點奇怪。生完小孩後又繼續哺乳(餵了兩年),情況又更糟了。我覺得我的美感好像不見了。以前拍照很容易取得我要的角度,後來卻覺得怎麼拍都不好看。好像有某些天賦也不見了。更糟的是,燒開水幾乎都不會記得,於是就買了笛音壺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我相信,很多媽媽和我有一樣的經驗。我現在知道原因,也獲得了改善,但是當時的我並不清楚。

女人懷孕生產,母體需要供給胎兒成長所需的營養。因此,母體本身所攝取的營養素除了要滿足自身的細胞所需,以維持身體正常機能之外。還要滿足輸出給胎兒的營養需求。因此,當母體所攝取的營養素不足,或因為作息、壓力、體質等種種因素,使得自身細胞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之時,就會變成長期性的營養不良,造成身體不適、體力衰退。我們的腦組織也會因為營養和含氧不足,造成記憶衰退的現象。極致的營養不良,除了身體容易衰老之外,也很容易造成失智,就是這個道理。


生完小孩的我體力衰退,晚上又睡不好,一個人照顧小孩,幾乎都不能休息,也變得容易暴躁發脾氣。我以前年輕的時候,就是那種晚上沒睡好會發脾氣的人。吃飯時間不能吃飯,也很容易發飆。你要說我是脾氣不好,我也不否認。但是那種發脾氣也不是我能控制的,就是情緒失控、抓狂的感覺。為什麼會那樣?其實就是睡不好吃不飽造成肝臟能量不足或失調,然後就發飆了。


我每天一個人在家帶小孩,完全沒人幫忙。我的小孩很敏感,睡覺也一定要有人陪著。如果我趁著他睡著時去做家事,他一定會醒過來。而且,他會因為怕我跑掉,所以硬撐著不睡覺。我還曾因為這樣帶他去收驚。因為他不睡覺,我以為是怎麼了。後來我仔細觀察才知道,小孩太精明了,是因為怕媽媽不見,所以就撐著不睡覺。我家的隔音很差,廚房和臥房緊鄰著。只要小孩在睡覺,我也沒辦法為自己準備食物。因為只要我一用瓦斯爐點火,小孩馬上就會醒過來。整天和小孩綁著,連上廁所都有困難。我曾想學以前的人那樣,背著小孩做事。但是我真的沒有辦法。以前人是十幾二十歲的年輕媽媽,我是四十歲的老媽媽,我沒辦法背著小孩做事,完全沒有那個體力。

我每天就是過著這種,吃不好、睡不好、連上廁所都不能隨身所欲的日子。除了身體的疲憊之外,壓力真的很大。每天,我就是等老公回來,至少可以洗洗澡,讓身體放鬆一下。


先生是個工作狂。在我懷孕時剛換新工作,接了一個主管的職位,非常忙碌。他本來就是那種情緒起伏比較大的人。高興的時候什麼都好,不高興的時候什麼都不好。換了新的工作後,工作壓力很大。每天早上八點出門,晚上也是將近九點回家。三不五時就要下中南部,或到國外出差。我對於他工作忙碌,本來已經習慣了。但是在有了小孩以後,小孩變成我一個人的責任,對我而言真是不堪負荷。長期下來,心中充滿了怨氣。

至於我先生呢?對我也是非常不滿。他經常酸我,整天只要陪小孩就好了,什麼事都不用做。我如果請他陪一下小孩或幫小孩洗澡,他就會跟我說他工作很累,要我不要再派工作給他(當時的他是那樣,現在大部分是他幫小孩洗澡的。還是要幫他平反一下)。他常說:「別人也是這樣帶小孩,又要上班又要帶小孩又要做家事。你不過就是帶個小孩而已,怎麼別人可以,你就不行。」


真不知是什麼人跟他說這種風涼話。要上班又要帶小孩?她是把小孩帶去公司嗎?那就是白天給保母帶吧。晚上回家做家事,也是有公婆幫忙看著小孩吧。她體會過上大號或生理期時,把小孩綁在身上的不便嗎?剛會爬的小孩,我實在沒辦法把他放在廁所地上。


就這樣,我老公也經常一個臭臉,他覺得自己很累、壓力很大、家裡很亂。老婆每天只陪小孩睡覺玩耍,不煮飯,不做家事,對我充滿怨氣。


就在這種兩人都充滿著怨氣和怒氣的情況之下,我們夫妻間的對話經常就像是小李飛刀一樣射來射去。情緒緊繃的我們,感覺隨時都會失控。我怕小孩受驚,儘管抓狂也會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和音量(內傷很重,每天都想離家出走)。但我老公可沒辦法,他發起飆來音量之大,連我都會嚇到。他曾抱著小孩對我大吼,結果就是,之後再帶著受驚的小孩去行天宮收驚安神。

小孩本來就很敏感,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,情緒也不穩定。當小孩稍微再大一點能表達自己的意思之時,我就發現他個性很急。如果要做的事做不來就很容易生氣。當然,很多小孩原本就是這樣,也不見得是因為我們的關係。但總之呢,就是一家三口都很容易生氣、失控、抓狂就是了。


學習花精,是在我懷孕前兩年的事。在忙碌而疲憊的生活中,我竟忘了要為我自己調配花精。當我稍稍有點「覺醒」,才熊熊想到可以用花精來療癒自己的情緒。所以,我就為我們一家三口,各自調配了合適的花精。在當時,櫻桃李和鳳仙花可真是我們全家的救星啊。才喝沒幾天家庭就呈現一片祥和,可以說是天…下…太…平…。

櫻桃李可以讓失控、抓狂的情緒緩和下來。鳳仙花可以讓人慢下來,不那麼急躁。除了這兩個處方以外,我還為自己配了橄欖,以療癒身心靈的疲憊,再加上我的矢車菊。而我那機車的老公,自然也還有療癒他機車的處方。在喝了花精之後,我很快地感受到心靈的平靜。而我老公呢?跟我說他完全沒有感覺。我只能說機車的人實在自我感覺非常良好。他從不覺得自己機車,所以當自己不機車了也沒感覺(好像繞口令一樣)。總之呢,他沒感覺我有感覺。至少,我總算有一個可以待得住的家了(淚…)。


後記:
最近一位朋友,也是屬於全家需要櫻桃李的狀況。突然就想起了我的這段日子。沒有人想要過這樣的生活吧!每個人都想要擁有平靜的心靈、和諧的生活。與親人、朋友、同事,好好相處。但是,忙碌的生活、種種的無奈、各種的壓力、身心的疲憊,往往會造成我們失序、失控、抓狂。然後演變成一發不可收拾。


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

誰需要補充鈣,你補充了什麼鈣?

現在資訊很發達,大部分的人都具有一些基礎的營養知識。
比如說:有人骨質疏鬆或是牙齒不好,我們會跟他說:「喔,你缺鈣喔!要補充鈣質」。有人睡不好,也會建議他要補充鈣質。但是,鈣質其實比我們「一般人知道的」對身體的作用,要多出很多。
除了上述中,我所說的骨質疏鬆、牙齒不好、睡不好之外,你還知道缺乏鈣會造成哪些疾病?可以列舉幾個出來?

有一本書「鈣的秘密」,是我在很年輕的時候看的。這本書很久了,現在可能也很少人知道。青春出版社「鈣的秘密」裡面的第一章寫的就是,利用鈣來治癒疾病。鈣質能預防成年病,各種現代病多半與缺鈣有關,並舉了許多例子。作者本身,藉由補充碳酸鈣粉末(非錠狀),改善了高血壓的症狀。他的太太則是改善了糖尿病。他指出「經常服用鈣劑,對動脈硬化、腦中風、心肌梗塞(輸送營養到心臟的血管產生疾病)及糖尿病的控制等,都有功效。當然,也能夠強化骨骼。若要去除膽固醇、減肥、防止老人痴呆症、恢復肝臟的功能,那麼,鈣質是不可或缺的。最重要的是,充分地攝取鈣質,可以防止成人病。」有興趣的朋友,可以上網瀏覽部分內容(http://www.hfabook.com.tw/vpro.asp?id=149

在另一本書「鈣的聖經」的第七章,也詳細的列舉了鈣質與各種疾病的關係。


Part7鈣與成人慢性病的預防功能:
「鈣與高血壓 」、「鈣與妊娠上毒症」、「鈣與菸、酒 」、「鈣與卵巢癌」
「鈣與糖尿病」、「鈣與胃病」、「鈣與血友病」、「鈣與精神焦慮」
「鈣與動脈硬化」、「鈣與心臟病」、「鈣與腦中風」、「鈣與老人癡呆症」
「鈣與肝病」、「鈣與肥胖」 、「鈣與失眠」 、「鈣與愛滋病」
「鈣與慢性風濕性關節炎」、「鈣與紅斑性狼瘡症」、
「鈣與皮膚溼疹、蕁麻疹」、「鈣與鼻炎、支氣管炎」、
「鈣與肩膀痠痛」、「鈣與僵直性脊椎炎」、「鈣與痔瘡」
「鈣與不孕症」、「鈣與白內障、視力減退」、「鈣與結石」、「鈣與癌症」


以上說得並不是,鈣質可以治療疾病(治療是醫生的處置),而是說缺乏鈣質會使身體造成上述的問題。藉由補充鈣質,可以達到預防、保健及協助改善的效果。

再來說說,你補充了什麼鈣。常見的鈣質補充劑有下列幾種。

*  碳酸鈣–主要來源多以牡蠣,珍珠或其它含鈣的動物骨頭。 很難知道是否遭重金屬污染
*  檸檬酸鈣–生物效率比碳酸鈣高,成本昂貴
*  乳酸鈣–生物效率高,成本過高,因此並非常用的鈣質補充劑
*  磷酸氫鈣和磷酸鈣–不是一般鈣質補充劑, 多半用在醫療範圍
*  乳清鈣–生物效率是所有鈣的補充劑中最高的

*  葡萄糖酸鈣–有口服型和注射液,經常被用在製造水果凍的食品工業上


而以營養補充劑的型態來說,市面上比較常見的是錠狀和粉狀的。
以下列出營養補充劑型態與吸收率的關係作為參考。

* 液態分子液98%(例如:Re-vita液態鈣)
* 口腔噴霧90%
* 注射80%
* 普通液態50%(一般比較常見的液態營養液皆屬於此)
* 膏狀40%
* 膠囊15%(膠囊內一般是粉末,但是胃必須先消化膠囊)
* 丸子10%(最常見的錠狀鈣片)


綜觀上述的資料,「錠狀的碳酸鈣」和「液態分子液型態的乳酸鈣或葡萄糖酸鈣」,之於身體的吸收率與被利用效能,能一樣嗎?
如果你經常性地在補充鈣質,但是並沒有達到保健的目的,那麼,很明顯的就是,有吃沒有到。有可能是你的鈣補充劑太難吸收,或是你本身腸胃較弱,吸收又比別人差了點。

各位朋友,你覺得自己需要補充鈣質嗎?(請自行對號入座)
你補充了什麼鈣呢?

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

貓瑞,林小班的療癒筆記(八)——送行。

白爐白香、念佛機。請Duffy當麻豆拍的示意圖。


我放下小班,把他放在墊子上,並為他蓋上被子。拿出了我在他上次癱瘓後就準備好的大金字塔,將他罩在裡面。並在旁邊放上白爐、點上白香,爐下壓著「佛光照注林小班,放下執念、情緒平穩、神識盡速脫離身體,往生善處。」

我使用能量管,確認了幾項問題。知道我必須為小班進行執念、情緒以及業力的清理。我先以能量管進行執念與情緒的清理,在清理的時候,我感覺到自己也同時被清理了。而這兩項清理,進行了約兩個鐘頭。

星期二原本是我固定外出做個案療癒的時間。所以大光明的外婆會來帶他出門。那天,我一早起床就強烈感覺不想出門。所以就請了假,但並沒有取消大光明和外婆的約會。因此,我才有時間順利的完成這些工作。

結束兩項清理之後,我再次確認是否需要用能量管進行業力清理。得到的答案是應先誦經。一般而言,我周遭的親人離世時,我都會誦七遍地藏經進行迴向。小班當然也是一樣。我是佛教徒,對於佛教的經文自然深具信心。在唸了兩遍地藏經後,能量管即顯示,不需以能量管進行業力清理。

我養的貓,在生時,都受過三皈依(我為他們做的)。在皈依文中,明確的指出,「皈依佛不墮地獄、皈依法不墮惡鬼、皈依僧不墮傍生(畜生)」。未免小班忘記,我又在旁為他進行了一次三皈依,提醒他將不墮惡道,並告訴他要隨菩薩而去,往生善處。

我在他身邊擺了念佛機,以極小的音量放送。讓香不斷,並避免蚊蠅靠近。到了晚上,我請他哥哥將它放入紙箱中,在他嘴裡放了一粒甘露丸,並蓋上紙箱,將金字塔放在上面。我們告訴他,明天將送他的身體離開。


我在心裡多次確認,小班的神識是否已經脫離身體。其實大約在當天下午,在能兩管清理完畢後,我便覺得應已脫離。我接收到,小班傳達「謝謝你照顧我這麼久」。但為了避免自我的執念影響,因此,在隔天,我尋求了療癒師夥伴的協助。在確實知道,他的神識脫離之後,我便請了寵物安樂園的人來將他接走。並交代他們,晚上再進冰庫,星期五(我用黃曆看了日子)再火化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吧。﷽﷽﷽﷽﷽﷽﷽﷽﷽趣,每天的強迫餵食,,然後幫我送回來。

一隻活了二十年的貓,想想也不是等閒之輩。是什麼樣的業力,讓他身為貓又如此長壽。又是什麼樣的因緣,讓我們能相處那麼長的時間。我反省著,如果我經常為他療癒,再多留意他一些,他是否會更長壽?但一想到他這一兩年老態龍鍾的樣子,真是挺心酸的。如果他是流浪貓的話,應該早走了吧。自然界中,沒有覓食能力的、生病的,自然就是死亡。
動物老了(包括人類在內),如果每天只剩下吃喝拉撒睡,到底還有什麼樂趣?拖著年老不適的身體,僅僅享受幾分鐘飲食的樂趣,每天的強迫餵食、打針⋯⋯。他喜歡嗎?我是不喜歡啦。我想他後來應該也是很不樂意吧,才會一直將食物頂了出來,不願進食。

小班離世,最後的痛苦,讓我感到自責。但身為飼主、照護者,為了看顧他,除非我已經體會到這是他最後的時刻,不然我不可能放棄和放手任他自然發展。我當然願意尊重他,如果我能明確地體認到,時候到了,要離開了。我想,我是可以的。
但是,在最後時刻,我卻不斷地忽略我內在的聲音。我似乎沈浸在照護者的執念當中,只想著如何能夠讓他痊癒。忽略了客觀的條件,忘了他已垂垂老矣。這也提醒了我,必須認真傾聽內在的聲音。在生命的道路上、在療癒的道路上,這都是我們的共業。

我問林小班,「哥哥和姊姊,你比較喜歡誰?」
「我已經不是你的林小班了,不要問我太幼稚的問題」。
很好,Very good
你這個傢伙,走了就不回來了,也不來給我看一下,讓我看到你在光中,我也安慰一點。
「你自己看不到,人家也沒有辦法啊!」
是啊!是我自己看不到。
摸摸鼻子,除了修行,別無他法。

貓瑞,林小班的療癒筆記(七)——最後時光。

小班重新站起來以後,每天除了吃飯、上廁所,其他時間幾乎都在睡覺。之前有提過,即使小班食慾很好,吃得不少,也一直是骨瘦如柴,完全養不起來。二十歲高齡的老貓,不只是慢性腎衰竭,所有的器官都邁向老化,消化吸收功能也不可能會好,吃得多也只是一時爽快,其實對身體也是有負擔的。更不用期待他還能養胖起來。小班的筋骨因為長時間缺乏運動,愈來愈僵硬。在最後幾個月中,經常是睡了起身就行走不便,必須要幫他調整一下,才能走得比較順暢。

就在約莫兩三個月前,小班脫水的狀況愈來愈嚴重,怎麼都無法緩解。而且他的咬合出現了問題。我猜想是因為骨質疏鬆加上長期用針筒灌食造成的。這讓他進食變得非常不便,到最後幾乎不自己進食了。

食慾變差了,體力自然也就變差。我經常懷疑小班腦袋也不是很清楚。他之前還會努力地走到陽台去上廁所。現在幾乎是隨地尿尿了。每天早上起來,總有幾灘尿液。早晨餵貓、清理便盆、擦貓尿,大概都需要一個小時。

自從小班無法自己進食之後,飼料泥的灌食也變得更加困難。因為他會用舌頭把飼料泥頂出來,我想他已經不想吃東西了。但是我能隨他所願,看著他餓死嗎?我沒有辦法。我還是盡量的強迫灌食。但是到了最後一兩週吧,即使強迫灌食,也幾乎全部被頂了出來,這讓我感到非常的不安。我心裡知道,再持續下去,就一個星期了吧。

當我心裡不斷出現,「就一個禮拜了」這句話之時。我還是持續的想辦法,希望他能進食。我們把飼料泥弄得更稀,又買了亞培腎補納。在他走的前一天晚上,我才剛買了雞精。又因為之前癱瘓站起來的經驗,我心裡還想著,只要他能吃東西就有體力,而完全忽略了心裡的聲音。

這次和上次確實不同,我忘了他咬合不正、無法自己進食這個問題,對他造成極大的影響。想想老饕班,連最後吃美食的樂趣都沒了。活著到底還有什麼意義。
最後一個月,他異常的很少睡覺,總是走來走去,四處尿尿。我們以為他有點便秘,所以走來走去,無法安定。當然,我也覺得是因為他進食減少,而造成睡不安穩的現象。

在最後的一兩週時間,我幾乎都是抱著他進行靈氣療癒,然後跟他說話。在他離開的前一天,我抱著跟他說。「小班,謝謝你陪我這麼久,姊姊也要跟你道歉,有時候姊姊會罵你甚至打你(只是打耳朵,沒虐待他喔),姊姊要跟你說對不起。你的身體已經壞了,不能用了,不要留戀。脫離了身體,你會舒服很多。你不會真的死亡,只是身體不能用了,不要害怕。姊姊會幫你念經,請菩薩陪著你。希望你以後可以往生善處。」

在最後一天早上,我還為他重新配了花精。那天早上,我一樣忽略了心裡的聲音。我打算先餵他吃活性碳,再餵他吃飼料泥。然而,就在我餵他活性碳之時,他似乎是虛弱到無法吞嚥,顯現出極大的痛苦。我抱著他,看他用盡力氣,我知道,他要走了。我繼續抱著他,讓他在我懷裡待了一會兒。然後放下他,為他做最後的準備。